带催眠功能的手机制造技术催眠手机「带催眠功能的手机制造技术」
时间2025-01-16 22:55:39发布yu分类文章浏览126
导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催眠功能的手机,由中央处理器连接有输入键盘、显示器、存储器,外面装有外壳,在中央处理器上还连接有催眠功能的模块电路和与人体接触的电极构成,其催眠功能的模块电路由升压电路,控制电路及电极连接器组成。该手机为手机和电...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催眠功能的手机,由中央处理器连接有输入键盘、显示器、存储器,外面装有外壳,在中央处理器上还连接有催眠功能的模块电路和与人体接触的电极构成,其催眠功能的模块电路由升压电路,控制电路及电极连接器组成。该手机为手机和电子催眠仪合二为一,不但具有通信功能,而且具有催眠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与携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机,特别是一种带催眠功能的手机。
技术介绍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是一个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保证健康的基础。但由于工作,生活或其它方面的压力,人的睡眠状态并不良好,更有一些人患上了长期或习惯性的失眠,导致精神委靡、烦躁不安、健忘、反应迟钝,还有可能引发多种疾病,严重的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面对失眠,很多人选择服用安眠药,但安眠药的长期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及依赖性,同时对人体也有毒副作用;近期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电子睡眠仪,这对失眠者来说是一种福音,但其携带性对那些经常性出差的失眠者来说不很方便。目前,在现代化通讯工具充斥的当今社会,手机以其时尚小巧,携带方便等优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但是,只具备通信功能,无其他功能。本技术带催眠功能的手机成功地将电子睡眠仪的实用性及手机的便携性很好的结合起来,它和手机共用一个机壳,共用一块CPU(使用CPU对手机功能无作用的三个端口),共用一块电池,共用一个按键操作及显示界面,共用一个软件系统。只需要带一根像耳机一样的电极,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本技术带催眠功能的手机采用在普通手机上增加催眠电路模块的方式完成。在现有的所有手机上都能实现,且还不影响手机的任何功能。所以这不但方便了消费者,同样也便于生产厂家对其的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带催眠功能的手机产品,是在现有的手机平台上增加一个催眠功能的模块电路外加一副像耳机一样的电极。使该手机不但具有手机的通信功能,在失眠时,而且具有电子睡眠仪的催眠功能。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带催眠功能的手机,由中央处理器连接有输入键盘、显示器、存储器,外面装有外壳构成,在中央处理器上还连接有催眠功能的模块电路和与人体接触的电极构成,其催眠功能的模块电路连接构成如下升压电路中央处理器的T-OUT12输出端经电阻R5接晶体管Q2的基极,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感L1接电源,晶体管Q2的集电极通过正向串联的二极管D2、D1接晶体管Q7、Q9的发射极和通过电容C5接地,晶体管Q7的集电极接插座的1、3腿和晶体管Q8的发射极,晶体管Q9的集电极接插座的2腿和晶体管Q10的发射极;控制电路及电极连接器中央处理器的RFSTR1输出端通过电阻R8接晶体管Q3的基极,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DSPOUT0通过电阻R7接晶体管Q5的基极,晶体管Q3、Q5通过电阻R10接电源,晶体管Q3、Q5的集电极分别接晶体管Q6、Q4的基极,晶体管Q6、Q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接地,晶体管Q6、Q4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电阻R12、R14接晶体管Q7、Q9的基极,以及通过电阻R11、R13接晶体管Q8、Q10的基极,晶体管Q8、Q10的集电极接晶体管Q6、Q4的集电极。其中,在手机软件的工具栏中增加“催眠仪”菜单,在“催眠仪”菜单下设有“开启/关闭”、“设置”两选项,在“设置”菜单下有“强度调节”、“频率设置”、“时间设定”三个选项。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可使手机和电子催眠仪合二为一,方便用户的使用与携带;2.本技术在硬件上通过在手机电路上增加一催眠模块电路,软件上在手机软件系统中增催眠功能工具的方式实现,所以在现有的手机上都能实现。附图说明图1带催眠功能的手机电气原理方框图;图2催眠功能的模块电路图;图3带催眠功能的手机菜单。具体实施方式根据生物电及脑电图原理,人类大脑所有的活动都是生物电活动,人类所有的思维,感觉和身体运动均是基于脑部的微电流引发。有关的研究资料显示,1~25赫兹(HZ)的低频电流对人类大脑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安静闭目时脑电图出现频率为8~13HZ,困倦时出现频率为4~7HZ。本技术能产生上述的低频电流且科学和巧妙的将产生的低频电流通过经络感传从促进镇静催眠的人体头部相关穴位或其它感觉系统,接触性的传入大脑中枢神经,使之加强中枢神经内抑制过程,以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诱导和促进生理性睡眠。本技术带催眠功能的手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现有的手机平台上增加一个催眠功能的模块电路外加一副像耳机一样的电极。其次要解决此模块和手机的接口控制问题,由于催眠模块和手机共用同一个CPU,且由CPU的三个空引脚端口由软件控制输出的脉冲控制。再次要解决此模块的开关问题,由于此模块和手机共用同一软件系统,所以此功能的开启由软件来实现,把此功能作为手机软件里的一个工具菜单,当用户进入此功能时,催眠模块能启动。再次还要解决低频电流的强度调节问题,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承受力,强度的调节可使使用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强度。再次还要解决催眠时间的问题,时间到时能自动退出功能菜单,关闭催眠功能。本技术带催眠功能的手机,一方面具有一般手机的所有功能;另一方面,该手机还带有催眠的功能。本技术手机硬件上是通过在手机电路上增加一催眠模块电路,软件上在手机软件系统中增催眠功能工具的方式实现。请参考图1带催眠功能的手机电气原理方框图,它由中央处理器连接有输入键盘、显示器、存储器、以及还连接有催眠功能的模块电路,它也构成了本技术手机的大致硬件架构。在请参考图2催眠功能的模块电路图,该电路由升压电路,控制电路及电极连接器组成。催眠模块和手机共用同一个CPU,所以CPU不但是手机的中央处理器也是催眠功能的控制器。本技术手机的催眠功能由CPU的三个空引脚端口由软件控制输出的脉冲控制。升压电路由Q2、L1、D1、D2、C5等组成,它由CPU的T-OUT12输出端控制从而输出用户想要的强度电压。Q2在本电路中等同于一个电子开关,由T-OUT12输出的脉冲控制其开关,L1是升压电感。T-OUT12输出低电平时,Q2截止,L1在3.3V电源作用下开始储能。调节T-OUT12输出低电平的时间的长短可以控制L1储能的多少,从而控制输出电压的强度。当T-OUT12输出高电平是时,Q2导通,L1上储的电能开始释放并和3.3V电源一起通过D1、D2为C5充电,当Q7或Q9导通时,C5上的电压就通过Q7或Q9加到电极1或电极2上放电。控制电路由Q3、Q6、Q9、Q10及Q5、Q4、Q7、Q8等组成。分别在RFSTR1,DSPOUT0输出的脉冲控制下控制电极上电压的输出。RFSTR1和DSPOUT0的输出由软件控制,它们不能同时为高电平和低电平且脉冲的输出频率也就是电极上的输出频率。当RFSTR1输出低电平时,DSPOUT0输出为高电平,此时Q3导通,Q6的基极为高电平,Q6也导通,Q9的基极为低电平,Q9导通,同时Q5、Q4、Q10截止,所以升压后的电压经达Q9通过电极的第2脚输出。当RFSTR1输出高电平时,DSPOUT0输出为低电平,此时Q5导通,Q4的基极为高电平,Q4也导通,Q7的基极为低电平,Q7导通,同时Q3、Q6、Q8截止,所以升压后的电压经达Q7通过电极的第1脚输出。就这样电极上就有了强度可调,频率可调的电压输出去与电极相接触的人体穴位及感觉系统。再请参考图3带催眠功能的手机菜单,本技术手机是在现有手机的基础上扩展了一个功能,它们共用同一个软件系统,本技术带催眠功能的手机是在原手机的软件中增加了一个功能块。则手机软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催眠功能的手机,由中央处理器连接有输入键盘、显示器、存储器,外面装有外壳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中央处理器上还连接有催眠功能的模块电路和与人体接触的电极构成,其催眠功能的模块电路连接构成如下:升压电路:中央处理器的T-OUT12输 出端经电阻R5接晶体管Q2的基极,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感L1接电源,晶体管Q2的集电极通过正向串联的二极管D2、D1接晶体管Q7、Q9的发射极和通过电容C5接地,晶体管Q7的集电极接插座的1、3腿和晶体管Q8的发射极,晶体管Q9的集电极接插座的2腿和晶体管Q10的发射极;控制电路及电极连接器:中央处理器的RFSTR1输出端通过电阻R8接晶体管Q3的基极,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DSPOUTO通过电阻R7接晶体管Q5的基极,晶体管Q3、Q5通过电阻 R10接电源,晶体管Q3、Q5的集电极分别接晶体管Q6、Q4的基极,晶体管Q6、Q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接地,晶体管Q6、Q4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电阻R12、R14接晶体管Q7、Q9的基极,以及通过电阻R11、R13接晶体管Q8、Q10的基极,晶体管Q8、Q10的集电极接晶体管Q6、Q4的集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诸暨版权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